[1] 王毅,李六林,樊静,等.男男性行为者HIV检测场所偏好及影响原因[J].中国艾滋病性病,2018,24(2):164-169. [2] 陶毓敏,洪航,姜海波,等.宁波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信行调查[J].预防医学,2018,30(3):317-319. [3] 佘敏,李劲,周健,等.贵阳市2010—2014 年MSM 人群 HIV 感染者性行为情况[J].中国性科学,2016,25(11):68-72. [4] 王毅,周万明,樊静,等. 绵阳市2016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[J].预防医学情报杂志,2017,33(12): 1199-1204. [5] 党静,刘淑君,刘丽花,等. 石家庄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偶然同性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[J].职业与健康,2016,32(1):700-702. [6] 王毅,李六林,张光贵,等.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现状调查[J].华南预防医学,2013,39(2):65-68. [7] 王毅,李六林,周万明,等. 绵阳市15~24周岁年轻MSM队列研究基线调HIV感染及影响因素[J].中国艾滋病性病,2018,24(6): 478-482. [8]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.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方案操作手册[S].北京: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2012. [9] 汤后林,张大鹏,吴玉华,等. 男男性接触者性伴交往模式及行为特征研究[J].中华流行病学杂志,2007,28(2):144-147. [10] Cass VC.Homosexual identity formation:testing a theoretical model[J]. J Sex Res, 1984, 20(2):143-167. [11] 刘俊,张进辅.同性恋认同发展的理论模型述评[J]. 心理科学进展, 2009,17(2):403-413. [12] Burger M.Personality pacific grove[M].CA:Books/Cole Publishing Company,1997:432-433. [13] 郑丽军.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[D].重庆:西南大学,2012. [14] 王毅,李六林,张光贵,等.男男性行为者不同性角色 HIV/梅毒感染及与相关行为特征的关系研究[J].中国病毒病杂志,2014,4(1):43-48. [15] 张海波, 赵锦, Au WW, 等.深圳市不同性角色MSM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中国热带医学,2016,16(5):470-474. [16] 王珏,徐杰,斗智,等. 八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不同性角色高危行为及 HIV梅毒生殖器疱疹感染状况分析[J].中国艾滋病性病,2012,18(5):306-309. [17] 王毅,李六林,樊静,等.有同性固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非专一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[J].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,2013,17(12):1025-1029. [18] 王毅,李六林,樊静,等. 四川省绵阳市MSM安全套携带现状及影响因素[J].中国艾滋病性病,2015,21(10):561-564. |